close


  不管是電影中還是電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職進修這樣的場景,有心理問題的人求助心理醫生的時候,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催眠療法。通過催眠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找到治療的方法。

  (一)什麼是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是心理醫生運用不斷重復的、單調的言語或動作等,向患者的感官進行刺激,誘使其意識狀態漸漸進入一種特殊境界的技術。施行催眠術後,患者表現茫然,呈現一種縮小了的意識分離狀態,只與心理醫生催眠治療保持密切的感應關系,順從地接受心理醫生的指令和暗示。這時,心理醫生對患者運用心理分析、解釋、疏導或采取模擬、想像、年齡倒退等方法進行心理治療。催眠的方法可分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就是通過簡短的言語或輕柔的撫摸,使對方進入類似睡眠的狀態。間接法借助於光亮的小物體或單調低沉的聲源,讓患者凝視、傾聽,或以“催眠物”接觸頭或四肢,而施治者則在一旁反復暗示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催眠的程度一般分為淺催眠、中度催眠和夢行3級。為了治療的需要,進入淺催眠即可。此時,可根據患者的病症,用正面而又肯定的語言向他明確指出有關症狀定將消失,或進行精神分析,找出其致病的心理根源。治療後,可及時喚醒患者或暗示患者逐漸醒來。

  (二)催眠狀態的標准

  從治病的效果出發,經過催眠後的患者,認知批判能力降低,抵御機制減弱,表現得六神無主、被動順從。這時,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狀態下明顯,患者的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可隨心理醫生的暗示或指令轉換,而對周圍事物大大降低了感受性。在催眠狀態下,患者能重新回憶起已被"遺忘"的經歷和體驗,暢述內心的奧秘和隱私。

  (三)催眠療法的適應證

  催眠療法應用範圍較廣,也可與其他心理治療方法配合使用。比如,與行為矯正療法配合治療神經、肌肉系統的心身疾病效果更好。此外,對某些神經症,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的心身疾病,以及神經性皮炎、斑禿、遺尿、口吃等都可應用,一般均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心理應激:工作、生活、人際關系的壓力造成的心理緊張、焦慮、抑郁。催眠下暗示作用,主要是通過良性言語暗示,幫肋放松、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受試者提高對應激因素的認知,學會應付應激的正確方法使其重新適應社會。對各種神經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如哮喘、催眠過敏性結腸炎,蕁麻疹等都有較好的效果。各種疼痛性疾病如腰背痛、關節痛、偏頭痛、痛經、癌痛的治療可謂是一枝獨秀。此外,對治療男女性功能障礙、青春期焦慮症,解決學習問題及兒童的口吃、遺尿、行為問題也毫不遜色。對戒酒、戒煙,尤其是自我催眠下的戒煙,更是功不可沒。

  催眠治療在精神科及其它學科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主要適應於神經症,以及胃潰瘍、結腸炎、高血壓、慢性哮喘、冠狀動脈機能不足、癔病、疑病、恐怖病等身心疾病。此外,還可作為鎮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施行外科手術。催眠治療另有催眠藥物治療、催眠曲治療和催眠音樂治療。

  (四)催眠療法的具體應用

  在進行催眠治療時,應選擇安靜昏暗的環境,給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坐臥均可),調整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常用的具體實施方法有凝視法、節拍法。不論何法都要加言語暗示。心理醫生用單調柔和的聲音、堅定有力的語氣反復對患者進行誘導暗示:"你的頭腦開始模糊了,你的眼皮開始疲倦了,發沉了……睜不開了,你已經睜不開眼了……你的四肢都感到沉重……頭腦越來越模糊了,你要瞌睡了,睡吧!熟睡吧!"隨著催眠的誘導,患者漸覺困倦、思睡。暗示性好的,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進入催眠狀態。這時,心理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症狀,讓其回憶已遺忘的過去經歷,宣泄創傷體驗等。

  待治療結束後,可以及時喚醒患者,或讓其睡完覺後逐漸醒來。喚醒患者一般用這樣的指:"好了,治療結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覺,醒來後你一定會精神飽滿、頭腦清醒。"實踐證明,在正常人群中約有75%的人能被催眠。但因各人接受暗示程度不同,能進入深度催眠狀態的僅占其中的25%,中度的40%證照,余下一部分人只能進入淺度催眠狀態。因此,使用此法的心理醫生,必須經過專門訓練。

  催眠療法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足可見其對於治療病情來說確實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可以更多的關注一下催眠療法。

  必須指出的是,催眠治療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與巫醫與巫術有嚴格的區分,切不可視為兒戲,任意濫用。一般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在出於研究和治療的需要時,並在求治者自願配合的況下,方可使用。而且催眠療法除具有療效快、療程短的優點外,也有其缺點。一是並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療;二是療效往往不甚鞏固。在使用時必須注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催眠
    全站熱搜

    sdrhyrr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